企業資信調查
企業資信調查/企業信用調查能夠對被調查企業有深入的了解,客觀地分析企業的各項數據,了解企業的優劣,更好地規避企業商業風險,以便更好地進行商業活動。
在簽訂正式合同之前,大多數企業已經習慣于先審核對方的企業背景,查詢企業信用報告,及目標公司的信用報告。這是典型的預防企業商業風險的一個步驟。查詢企業信用記錄,在確認其沒有相應的不良信用記錄后,再考慮進一步交易的可能。如果發現對方存在不良信用記錄或行業口碑較差,則可以及時采取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如中止談判、要求提供擔保、或更改合同條款等,減少可能出現的商業風險。由此可見,對潛在合作伙伴信用記錄的查詢是商業風險防范中的重要一環,也正是我們在企業商業風險控制中的一個重要措施。在我們為企業或個人提供的商業風險調查中都會進行相關的信用調查與信用記錄的調取。如果希望獲取準確性高、時效性強的信用記錄,需要調查公司人員采取實地走訪的調查方式,通過側面收集目標人周圍反饋信息的方式,才可能比較全面地了解目標企業的信用情況。
比較而言,企業信用記錄查詢比單個個人的信用記錄查詢具有更多的可操作空間。一方面,過在各個法院逐一查詢以目標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為被告人的訴訟記錄,調查公司人員可以正面了解獲取目標公司以往的涉訴記錄,明確其是否存在不良訴訟記錄。另一方面,通過走訪與目標公司曾經有過經濟往來的其他企業以及所屬行業協會,調查公司人員可以從側面更加廣泛地了解目標公司過去的履約情況,確定目標公司是否存在違約等不良信用記錄。而正是在這種多范圍的調查下,企業的信用調查報告也真正的成為了在控制商業風險時的重要文件。
信用調查是指信用機構接受委托后,按照委托的事項與目的對相關組織和個人的信用信息進行征集、分類、分析的工作總和。
信用調查的方式:
1.通知調查,是指通知被調查對象,要求其提供相關資料和申報信用記錄,然后對資料和記錄進行抽樣驗證、分析的調查方式;
2.秘密調查,是指在被調查對象不知道的情況下進行調查的調查方式;
3.實地調查,是指調查人員到被調查對象所在地進行調查的調查方式;
4.訪談相關人,是指調查人員為求證事實和疑點向相關人員進行訪談的調查方式。
企業資信調查主要包括:
(一)基本情況
1.成立時間
2.經營范圍和業務變遷
3.注冊資本與變遷
4.企業性質、企業名稱及商標
5.股東構成
(二)經營者情況
一個企業興衰成敗,經營者往往起到決定作用。具有卓越才能的經營者可以從零起步,逐步發展,成為地區甚至國際知名企業,也可以臨危不亂,隨機應變,再造生機,使虧損企業重新崛起。反之,平庸無能的經營者,即使接手優良企業,也會漸喪優勢,業務萎縮,甚至破產倒閉,經營者對于企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疾炱髽I管理者,可通過直接面談、間接調查、同業評價、社會評價等多方面綜合評估而定。
(三)勞務狀況
勞務狀況是指企業人員的結構、薪金水平、出勤狀況和工作態度等方面狀況。勞資之間協調與否,也會對企業發展造成很大影響。
(四)經營條件
經營條件包括自然條件、社會條件、廠房條件、設備條件、技術條件等。
(五)關系企業
嚴格來講,關系企業是指與被調查企業有"血緣"關系的企業,即該企業投資的企業和向該企業投資的企業都是該企業的關系企業。我們這里分析的"關系企業"更為廣義,不僅僅局限于資本關系,凡在人員、物質、資金上有密切關系的企業,我們這里統稱為關系企業。
(六)經營管理
經營管理的調查,是一項范圍極廣、涉及經營活動方方面面的調查,這個調查與所有調查項目相關,因此,調查和分析必須與其它調查項目共同進行,以期獲得準確結論。經營管理的調查,主要涉及經營組織、計劃安排、內部統計三項內容。
(七)銀行往來
稍具規模的企業,其經營活動必然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密切相關。銀行與企業交往的疏密程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該企業的經營狀況。一個業績出色的企業,銀行會爭相為其貸款,趨之若鶩;而虧損嚴重、償債不力的企業,無論如何爭取也不會得到銀行的貸款。
(八)行業情況
自古有行業三百六,行行各不同,如今行業卻遠非此數目。每個行業的發展前景也不相同,有朝陽行業、新興行業、高科技行業、也有傳統行業、夕陽行業。本項目的調查,應探究企業所屬行業的過去、現狀,以推測行業的整體前景;探究企業在同業中的地位、特色和動向,以推測其成長狀態和發展趨勢。
行業情況調查是企業或金融機構在投資和長期授信時必須要做的工作,是市場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高估了行業的成長速度,過多投資或授信予該行業,必導致投資失策,血本無歸;而如果低估了行業的成長速度,不能迅速占領市場,也會錯失良機,將利潤拱手讓人,行業調查重要性可見一般。
(九)營業狀況
營業狀況包括生產狀況和銷售狀況,是企業擴大再生產,獲取利潤的最重要環節,企業其它一切行為,最終都是為營銷服務。因此,營業狀況的分析,是資信調查中關鍵一環。
